传奇的湘师首任校长操震球——“晓晚吟歌” 湘湖师范校友手稿信札展(1)
2023-08-14 21:39:51 杭州日报

浙江省立第一所乡村师范学校——浙江省湘湖师范学校(以下简称湘湖师范)于1928年正式开学,首任校长操震球(1902-1995)先生,是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人物。

他出生于安徽怀宁县万福桥孙家村的一个没落地主家庭。1925 年考入清华大学心理学系。因敬佩陶行知先生改革乡村教育的理论与行动,1927 年1月致函陶行知,获复。遂于1927年3月,毅然放弃清华大学毕业文凭及出国留学的机会,考入晓庄师范,成为陶行知首期13名学生之一。

两位湘师老校长的过往


(资料图)

1928 年,操震球被陶行知推荐任湘湖师范校长。他按陶行知的乡村教育思想办学,由于身体原因,四个月后改由陶行知另一名学生方与严担任校长。此后,他仍追随陶行知从教数十年。他虽为办学积劳成疾,仍无怨无悔地说:“我愿为乡村教育而生,为乡村教育而终。活一日,做一日,死亦何愧。”80年代以后,他历任安徽省民盟主委、省政协副主席、省陶行知研究会会长、中国陶行知研究会顾问。

1986年2月,84岁的操震球先生给金陵(金海观长子,1947年到解放区后使用“萧扬”)先生回信。他根据金陵先生去信了解求证关于金海观相关的一些情况,逐一作解答回复。

操震求先生于1986年2月写给金陵先生的回信。

关于金陵所问金海观到湘师任职,是否为陶行知推荐一事,操震球的答复是“令尊任湘师校长时在1932年,当时陶先生与我都在上海山海工学团,未听说陶先生推荐之事”。从操震球先生的“未听说”之语,我们借此推断此次推荐金海观到湘师任职的人中大概率没有陶行知。

操震球信中又云:“1936年,晓晚同志(金海观,字晓晚)为了继续完成定山到压湖山的湘堤,曾托我募捐经费。我当时在安徽省池州示范学校任教导主任,寄了一点钱去。抗日战争爆发后,我们又失去了联系。当时池州师范学校校长程勉与晓晚同志也很熟悉。在此前,程任安庆女中(包括示范部)校长时,曾聘请令尊在女中任教。可惜前年程已病故。”

可见,金海观校长为建设湘师真可谓不遗余力。1936年,为了建湘堤,向曾经的老校长求助。1948年,为恢复湘湖校址,发动早期的校友叶芳(字颜勤)等劝募建筑费。此两人,想必也只是个中代表。金校长办学治校可谓殚精竭虑,十分敬业与勤勉。而操震球先生作为首任校长,也是慷慨解囊。两位老校长的崇高风范都让后人心生敬意。

建校近60年后,操震球给金陵的回信里充分肯定了湘师长校25年之久的金海观校长对湘湖师范的贡献,并指出其成功的重要原因“在于他能以运用生活教育的原理原则,与班级教学和小组活动结合,因时因地,受更多传统观念,结合当时抗日战争与青年自学的要求,他在‘湘湖师范做学教工学制试验班计划书’详细表达了他教育思想和具体措施,原文见‘湘湖生活第三卷第三期’或‘湘湖生活’81年第一期。”

六年间的转变

至于操震球先生以清华二年级学生的身份,转而成为晓庄学生,这中间还有一桩美谈,一直为人所津津乐道。

1927年1月,刊登在《新教育评论》上的一则新颖独特的师范学校招生广告引起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正在清华大学教育系二年级的操震球,看到南京试验乡村师范学校的招生广告,立即去信给陶行知:“自信以我目前的状况,欲效劳于社会,事之最急最要者,一为提高农民知识,二为增进农民生产。两者须同时并进。此种责任,舍乡村师范学校莫能当。此晚生所以决意从事乡村教育,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者也。”

陶行知读完信后,立即回信并进一步阐述,他不单单是褒奖这位学生志气可嘉,更多的是希望这位年轻人能认清现实的艰苦以及所面临的种种困难:“田家生活是要蛮干的,您愿意吗?您能打赤脚在烂污泥里奔走吗?您不怕把雪白的脸晒得漆黑吗?您不怕软手上起硬皮吗?您不怕在风霜雨雪中做工吗?您不怕挑粪吗?您愿意和马牛羊鸡狗猪做朋友吗?”“倘使经过这番考虑之后,您决意要来投考,我们万分欢迎。”“他回了我一封信,以其优美的文笔,诚挚的态度,说明晓庄生活是十分艰苦而又十分有意义的,并把这封信发表在《时事新报》上。这件事引起了同学们的惊异,也坚定了我去晓庄的决心。”(操震球《和陶行知先生在一起的日子里》)

3月11日,晓庄学校招生考试的第一天,13名青年冒着战争烽火,准时抵达。3月15日,晓庄学校在一片荒地上举行了开学典礼。就这样,在陶行知的多方奔走和不懈努力下,像操震球以及刚刚辞职的中华书局编辑所主任程本海这样一批来自全国各地的热血青年和怀抱教育救国理想的知识分子,汇集到燕子矶旁的晓庄师范学校,形成了一股前所未有的乡村教育试验热潮,并且很快波及其他许多地方,演绎出中国教育史上的一段佳话。

不过,操震球决意选择从清华退学改投晓庄师范,经历了一个戏剧性的转变,确实颇让人称奇。从操震球自己的回忆中可知,1927年操震球看到南京试验乡村师范学校的招生广告、给陶行知先生去信之前,早在六年前就听过陶行知的讲演了。1921年,19岁的操震球正在安庆师范就读,但他当时并不满意自己读师范未来当一位教师的处境,一心想转中学,上大学,成为一个有学问有名望的大人物。1927年,操震球已是清华大学二年级的学生了,可以说已经实现了他6年前的愿望,前景自是美好。而他此时给陶行知去信中却说“此晚生所以决意从事乡村教育,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者也”。六年间的这一转变,显然有些传奇色彩。想来,应是受当时风起潮涌般的乡村教育思潮运动和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的影响颇深的缘故吧。

附:金陵先生给操震球先生的信

金陵先生于2020年8月完成《金海观教育生涯研习札记——纪念我们的父亲》(2022年5月出版)一书的后记中写道:“写作日期从最早的1986年到最晚的今年,延续共34年”。当年,金陵先生应湘湖师范校友们之约为他们编辑出版的书刊而提笔书写,通过陆陆续续和父亲生前好友、学生等无数次的书信来往,阅读父亲日记手札和校友们编印的书刊,从而也慢慢获得了关于父亲更为全面生动翔实的印象。一写就是三十多年。而这封信,极有可能是金陵先生准备收集父亲相关史料时写的第一封信。两代湘师人之间的这两封信均简言简语,真实不虚。纸短情长,令后人欣羡。

头条 · LIKE